上海静止

上海静止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巨型商业城市,由于COVID-19的Omicron株的蔓延而不得不全域封锁。这时的上海已经切换成了另一种模式,就是静止模式。正是由于上海的经济实力,才有了上海今天的成就。自从2022年3月左右,上海Omicron株开始蔓延失控,封锁政策逐渐开始加强。首先是3月初各个小区出现病例时,照例进行区域性的封锁,所谓“精准防控”,这时还没有影响到绝大多数市民的生活。然后到3月28日宣布上海要划江分别封锁:3月28至4月1日凌晨对浦东(含金山、奉贤、崇明)进行封锁,4月1日凌晨至4月5日凌晨对浦西进行封锁。然而在4月1日之后,并没有解除浦东的封锁。同样地在4月5日浦西也没有解除封锁。整个封锁期间要求所有居民足不出户。虽然发布此政策时还是给了市民采购储备食物的时间,但绝大多数市民相信政策所言,所以可能只准备了4天左右的食物。然而实际上封锁时间一再延长,PCR检测出现阳性的小区同样更是延长了封锁。对于上海这座2500万人口的城市里的人,可能很多人已经很难再相信政府的任何话:不要囤粮、鸳鸯锅、5号解封、三日应收尽收、买菜不难、领导视察小区……

上海毕竟还是中国的上海,每天的新闻中,只剩口号式的标题:决战重逢,攻坚克难,不犹豫不动摇,四应四尽,拔根,拧紧疫情传播的水龙头;疫情不等人,要以快制快、全力以赴,落实到位,压茬推进,直至胜利;转运收治不打折扣、没有例外,切实做到应转尽转、日清日结。但民众真正关心的那些关于一刀切停掉商超物流公交,停掉门诊,关闭市场经济大门,防疫重要过生命,拒绝救治危重症患者,南汇方舱,转运大巴上的日与夜,东海养老院,从父母身边被带走隔离的婴童,周盛妮,不允许家人见逝者最后一面让家属解封后去领骨灰盒,走路去医院的血透病人,晕倒的医护人员被方舱的阳性患者抬着跑,听话的老太的责问,长海医院老头农夫与蛇2022版,冲出去和领导对线骂居委的老太,徐汇区各小区门上的封条,马当路整条马路封住的铁板,被黄牛倒卖的通行证,救人一命却被关在小区外的女子,烂掉也不发给居民的援助肉菜,家家户户收到的连花清瘟,奢侈品牌送给大客户的豪华餐食,六六劝母,被当街打死的柯基……却未见报端。

3月初的时候全国也还没有搞这么大阵势。3月初订的机票是4月7号飞往东京。到3月底,我担心城市之间封锁断航,就在29号到达了上海,原以为到了上海就一切都好办了。但由于各种封锁,31日开始在旅馆中连旅馆房间门都不允许出的呆了13天。等到旅馆调整为防范区之后,连夜订好了送机高价车以及预约好核酸检测服务,才趁天还未亮离开了旅馆。接下来又是在虹桥机场的等待:由于旅馆是防范区,近4日没有安排核酸检测,虹桥机场不允许进入,便只能等早晨做的鼻咽拭子的报告出来以后才可能进机场乘机场一线到浦东机场。虹桥机场门口的工作人员见我们等了半天,下午一点多还。等到下午的核酸报告出来之后,终于到了最后一站浦东机场。

总有人会为这种封锁找各种正当的理由,起手式就是什么按比例先死百万人啦,不能像西方那样放弃老人和孩子啦云云。先不说在没有CORONA爆发时,每年的自然死亡人口就是几千万的。为了一种比较低的对老人儿童的危害的可能,就将医院停诊,将所有医生护士都拉去做核酸检测,先主动把那些急需救护危重病人放弃了。这是怎样荒谬的逻辑呢。我们在2020年采取了封锁政策,为中国人民在2021年取得了相对平和的环境,没有太多地方受到Delta变异株的困扰。但是然后呢,我们花费了这么大代价来封锁,争取了一两年的时间,医疗资源有提升吗,疫苗水平和接种有提升吗,下一次的CORONA我们还要无论如何封锁城市吗?

我相信这场动荡总会平息,这个城市总会恢复,但无数人的安全感被彻底摧毁了。他们终生都会记得饥饿的感觉,会惶惶不可终日不知道哪一天楼栋里会否再出个阳性,害怕父母生病后会害怕缺药无法透析无人急救甚至连最后一面都见不到只能去领骨灰盒。

上海依然是英雄的城市,有半夜等团购物资的团长,有照顾独居老人的年轻人,有奔走送菜的独行侠,有怒斥官僚说真话的老太,有无数背负起风险的志愿者,有默默步行上下班为了保证急诊能给患者开药的医护人员,有尽忠职守到团灭的居委,有给流浪狗拦住车流还找了食物的交警,有开车送脑溢血的邻居去急救却无法再回家的侠女,有建立抗疫互助话题整理求助信息的热心人。。。

历史还在进行,我们不能忘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